股配所
近日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布
省社科联研究基地2024年度评估结果
华南理工大学8家参评基地中
7家获评优秀
1家获评良好
其中
4家基地连续三年获评优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股配所
连续两年名列评估榜首
据悉
本次评估共有183家基地参评
评估涵盖决咨成果、学术活动、
软硬件建设等多个维度
其中95家获评优秀
基地介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心始终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资源,系统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探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心采用“学术委员会指导、中心负责人主导、学术团队有组织开展学术研究、科研秘书与科研助理负责行政事务”的四级组织结构。
近年来,中心向各级教育工作部门、高校、各类机构提供的咨询报告共40多篇;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10多篇;获得各类课题百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10项;出版专著(译著)16部;举办学术会议30场。
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中心围绕社会治理创新体制机制、社会治理格局及改革实践路径等,以完善管理制度为手段、学科交叉为基础、科研项目为载体、共同体作为愿景、科研互助为策略,构建起完善的“科研—咨政”转化闭环,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成功入选首批 “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2022年入选 “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A类智库,连续五年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考核结果优秀,多次荣获CTTI来源智库最佳实践案例、优秀案例、智库成果一等奖以及示范案例。
中心先后承担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等项目6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省部级及以上党政部门采纳。
粤港澳大湾区网络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中心聚焦“数字公共治理、网络内容治理、网络公共政策、网络伦理与法规、数字政府与数字乡村、网络生态治理标准建设与效果评价”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推动网络生态治理领域的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生态治理体系,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决策参考;为粤港澳大湾区网络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基础与智力支持。
中心科研团队由“10位教授+5位副教授+5位讲师”组成,近年来在网络生态治理领域共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省级以上项目30多项,10多篇决策咨询成果获得采纳。
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中心
中心基于中国对理解、掌握和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需求,研究重点一直是对量子科学、量子技术和现代技术本身进行哲学分析,注重高水平的量子哲学研究,旨在建立起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中国话语权,开创量子诠释学新学科,占领量子诠释学研究的新高地。
中心团队由6位教授、7位副教授、2位讲师组成,其中1人获国家级“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2020)、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201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24);3人进入“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2024)。
近年来,中心在技术哲学领域共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在内的省级以上项目30多项,《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3篇。
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
中心聚焦乡村振兴与减贫治理、数字乡村与城乡融合、文旅融合与文化创新等领域研究,以数字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智力转化的综合性供给。
近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6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领导批示文章10项以上;20余项成果获得省级、地市级和厅局级部门采纳;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帮扶十大典型案例2项;在SCl、SSCI、IEEE等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10部,在中央“三报一刊”及省“四报一刊”等主流报刊媒体上发表了40余篇理论文章,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股配所
中心围绕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国家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和对策研究,积极致力于增强社会科学研究对国家大政方针、政府治理决策及社会公众舆论的综合影响。
中心科研团队由6位教授、1位副教授、2位助理研究人员组成。中心2024年度承担了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州市等科研项目共计9项。在2024年度共发表论文15篇,撰写咨询与科研报告3篇,在科学研究、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其中,中心科研成果参评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评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广东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中心立足于社会保障民生事务,聚焦于劳动关系、健康养老以及医疗改革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课题调查和资政服务,关注广东省以及全国社会保障的关键议题,以知识服务社会,以学术回报国家。
中心研究团队包括5名教授、5名副教授以及多名博士后。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等20多项,10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采纳。
新时代网络文明研究中心
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科交叉的发展方向,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打造党政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发展小生态;在决策咨询报告、学术论文、项目和获奖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积极服务社会,与行业有关方面建立了稳定联系,服务地方发展,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宣传工作,加强网络文明学术交流等。
华南理工大学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
2024年以来先后出台
有关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科学研究机构管理、
科研平台管理的支撑政策
为科研机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指引和保障
下一阶段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
科研机构的优化调整和培育
以提升内涵发展为主线
以重大科研布局为牵引
找准“国家所需”“区域所急”“学校所能”的契合点
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
力争在建设机制创新、人才队伍集聚、
社会服务贡献和标志性成果产出等方面
取得更大进展
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和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社会科学处
微信编辑:杨晓霓
初审:冀早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顺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